
作者:Admin|发布:2011-5-3 9:31:40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促进了工业生产现代化和机器设备的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因此而迅速发展起来一门以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电子技术、机电设备失效学为基础的新兴学科――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学。它是现代化设备维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成为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学对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维修费用以及防止环境污染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生产中运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可降低设备突发故障的发生和维修费用的减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关于突发故障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曾发生过一系列惊人的重大设备事故。这都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政治影响。
如:美国三里岛核电站重大泄露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放入大气,造成严重的国际影响近期备受关注的大连石油管道爆炸事故以及美国墨西哥海湾漏油事故等。
这种情况在国内也同样存在。例如:大连某石油厂爆炸事故,河南某钢厂的电缆失火事故等。
以上典型案例都说明了由于缺乏对设备诊断的足够认识,因而措施不力,不能早期发现故障并使之得到控制,终于导致事故爆发。若能认真推广和应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充分掌握设备运行现状,及时找出存在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以及科学地进行趋势分析,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就完全可能及时防止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从
其可能产生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中得到效益。
2.关于维修费用
在人类生产发展史上,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经历了从不定期到定期,又到不定期这样几个阶段,它反应了如何获得经济效益的事实。
事后维修方式因对事故发生难以预料,往往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既不安全而且又延长了检修时间,修理费用最大。
计划维修是建立在设备故障率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的,其检修期远远小于最短故障期,因此可以保证不会出现设备损坏的严重故障,但是往往要使还能运行一段时间的设备停下检修,既减少了产量又增加了维修费用,造成所谓“过剩维修”,这对于现代化大型连续生产企业,其不合理是明显的。这种“过剩维修”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从某公司的统计予以说明,由于该公司过去按规定每年必须停车大修一次,致使其生产要少收入利润4,000万元左右,大修耗资4,270万元,总计为8270元,而国外同类企业每3至4年才维修一次,相比之下,过剩维修的损失是极其可观的。
而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知维修,是不规定检修周期,但是要定期或连续地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并根据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结果,查明设备有无劣化或故障征兆,再安排在必要时进行修理。它能在设备失效前检测和诊断出所存在的故障,并可较准确地估计出连续运行的可靠时间,因而设备使用寿命最长,意外停机事故最少,还有因过剩维修受到控制,从而减少了备件消耗和维修工作量,也可防止因检修而出现的人为故障,从而最终导致使维修费用最低。
相关文章:
·
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必要性·
粉体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必要性